2025年6月3日,越南国会通过《人口法令》修正案,删除了"每对夫妻仅允许生育一至两个孩子"的条款,允许公民自主决定生育。
这个实施了37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。
这一政策转折的速度令人震惊。就在五年前,越南还在执行"鼓励30岁前结婚、35岁前生二胎"的温和调整政策。
现在选择彻底放开计划生育,越南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。
2024年越南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.91,胡志明市甚至低到了1.32,均远低于2.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。
展开剩余84%当这个曾被视为"下一个世界工厂"的国家突然拉响人口警报,人们发现,越南这个中国的"好学生",在人口政策上走出了与老师截然不同的急转弯。
自1986年实行开放政策以来,越南的发展轨迹上处处可见"中国经验"的影子。
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潘金娥曾指出,西方把越南称为中国的"好学生"。
越南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仔细拆解分析,从农村承包责任制到国企改革,再到特区建设。
人口政策也不例外。1988年,当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十年后,越南推出本土版"两孩政策",要求每对夫妻只生一至两个孩子,且第一胎与第二胎需间隔三年。
政策初期效果显著,生育率从1980年代的5-6个孩子稳步下降。
然而当2015年中国开始放开二孩时,越南却选择了静观其变。当时越南生育率尚保持在2.1左右的健康水平,似乎无需着急。
谁也没料到,这个看似稳固的数字会在随后三年出现断崖式下跌。
2022年,越南生育率首次跌破2.1的世代更替线,2023年降至2.0,到2024年,这个数字骤降至1.91。
同样是从2.1跌到1.9,中国用了六到七年,马来西亚和泰国花了七年,而越南只用了短短三年。
在胡志明市一家制鞋厂,人事经理阮氏兰指着空荡荡的流水线道出困境:"月薪2000-2200元的工作,开缺1500人,我们甚至提供面试车马费,但最后只招到300人。"
而在南部的安江省,有企业因招不满工人,竟试图申请引进外国劳动力,最终因不合法而被迫将订单转移到胡志明市。
数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:15-64岁劳动人口比例将在2035年跌破70%,到2050年每100名劳动者需抚养45名老人。
老龄化将使越南年均GDP增速在2040年前下降0.5-1.2%,相当于每年损失120-280亿美元。
联合国预测越南"人口黄金期"将在2039年结束,2054年将出现人口负增长。
更令人忧心的是越南的老龄化速度,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老龄社会,越南预计只需26年,而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。
当越南刚上任的领导人说出"时间不等人"时,这个国家已在与时间赛跑。
在河内市中心一家咖啡馆,31岁的会计秋香搅拌着冰咖啡抱怨:"每次回家父母都问同一个问题,今年结婚吗?他们觉得结婚生子是人生必修课。"
随着教育程度提高,2024年越南女性初婚年龄推迟至27岁,在东南亚仅次于新加坡。
而在胡志明市,22岁的办公室职员阮氏梅掰着指头算账:"一个月能赚800万越南盾,幼儿园的学费就得花掉1/3,那些学区房更是根本想都不敢想。"
胡志明市80-90平米两居室月租普遍超过3000元,而该市月均工资仅3200元。
河内市中心十年楼龄的二手房每平米达2.5万元,年轻人要不吃不喝40年才能买得起。年轻人宁愿做网约车司机或外卖员,也不愿进工厂。
"二十年前招工很简单,打开大门就有年轻人骑车涌入,"一位家具厂老板回忆,"但现在?他们看不上工厂了。"
当4平米的迷你公寓在胡志明市蔓延成十八万"蚁族"的栖身之所时,生育对年轻人已成奢侈品而非权利。
政策公布当天,越南卫生部同步提出配套措施:建议延长产假至7个月,提供住房租赁和保障房购买支持。
但这些举措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数。历史经验显示,新加坡的"婴儿花红"实施20年,生育率仍徘徊在1.1。
瑞典通过"父母共享480天带薪假+普惠托育"组合拳,才将生育率维持在1.8左右。
除此之外,社会方面的压力也成为压倒越南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调查显示,育儿成本占越南家庭收入30%,67%孕妇遭遇职场歧视,配套托育设施严重不足。
越南需要的不仅是放开限制,更是一场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全面革命。
夜幕降临河内嘉林火车站,一列开往中国南宁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。
车厢里,越南青年技术员们带着一周的工作装备,准备开启跨境通勤。
他们穿梭在两个国家之间,寻找个人与国家的未来。
而在他们身后,越南的生育政策急转弯如同一场社会实验,当这个"好学生"在人口红利的倒计时中全力冲刺,其成败将超越国界。
毕竟在现代化进程中,低生育率陷阱从不偏爱任何国家,而如何让年轻人愿意把新生命带到这个世界,或许是所有"过河者"共同面对的终极考题。
发布于:江苏省博星优配-靠谱股票配资门户-配资十大平台-炒股加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